【全市优秀人才创新创业事迹】宋锡滨:填补国内多项技术和产品空白的"领头羊"

纳米钛酸钡粉体材料是制造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关键基础材料,被广泛应用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现代高科技领域。但是国内MLCC研制起步晚,技术水平低端,所需用高端的介质材料长期依赖日本进口。然而,在东营,就有一个不服输科研团队,他们瞄准国际先进的电子陶瓷材料领域开展了科技研究与攻关,研发出了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和技术,实现了电子陶瓷材料的国产化。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就是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宋锡滨。

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宋锡滨进入山东国瓷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他从基层做起,从事无机非金属陶瓷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制造,特别是在电子陶瓷材料方面有自己的专长。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纳米材料制备和性能控制技术,其发明的“一种连续制备纳米钛酸钡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金奖。2015年被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授予“汇智学者”特聘专家,同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纳米钛酸钡比较成熟的生产工艺是基于在合成釜内进行间歇性的生产的液相法合成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有很大的缺点,劳动强度大,能耗高,产量低,产品性能不稳定。”宋锡滨解释说,这些缺点就是他想攻克的技术难关。因此,宋锡滨带领研发团队主持研发了一种连续制备钛酸钡粉体的生产工艺。

“这项生产工艺发明使钛酸钡的生产由‘间歇式’变成‘连续生产’,实现了电子陶瓷材料的国产化,突破了无矿化剂的电解水热法制备纳米级电子陶瓷材料新技术,产能提高1倍以上,同时减少50%的消耗,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宋锡滨说,该技术的发明使山东国瓷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成为继日本Sakai公司之后全球范围内第二家掌握该生产工艺的厂家,并生产出了50纳米、60纳米钛酸钡粉体材料,获得了2013年第十五届中国发明专利金奖,成为国瓷公司的核心技术。

据介绍,该研发技术在企业中的成功转化,不仅使电子陶瓷粉体材料控制技术实现了国产化;并且打破了美国、日本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改变了我国高档电子功能陶瓷材料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同时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降低了国内电子元器件厂家的原材料进口比例,提高了电子产品的国产化水平,提高了电子厂家的国际竞争力,年节约外汇3000万美元,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新增加就业岗位300余个。

荣誉并不能让宋锡滨在科研的道路上止步。多年来,他带领研发团队,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立足点,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全力打造完备的研发体系,力争抢占行业的技术制高点,承建了“山东省电子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电子陶瓷材料工程试验室”、“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三大科研平台,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已累计取得专利技术42项。

带领着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完成核心技术二十余项,多次应邀在美国、日本等国际会议上作主题报告。主持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计划、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等省级以上项目8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东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起草制定了《电子工业用高纯纳米钛酸钡》的国家化工行业标准……一项项的奖励,是对宋锡滨及其团队在科研道路上孜孜以求的最好回报。他说,他将继续努力,努力为将我市打造成高端陶瓷材料研发基地做出自己的贡献。(记者 吴文召)

(责任编辑:武方圆)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