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塘飞出欢乐歌

  日前,利津县盐窝镇南十村张卫霞在自己的莲藕家庭农场里忙活,脸上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我们农场占地面积1200多亩,以前主要种棉花和玉米,收益比较低。后来,我到外地参观莲藕种植,想到我们农场靠近黄河,用水方便,非常适宜浅水莲藕生长,就把棉田全部挖成了藕池。”

  张卫霞说,一开始她承包了700亩土地,面对这么大规模的种植,她心里也没有底。在创业初期,镇妇联帮助申请了10万元的小额贷款,缓解了资金困难,帮助她深挖藕池,把基地内的沟渠路全部配套建设起来。为提高莲藕种植效益,镇农技部门还定期到家庭农场进行技术指导,严把泡田消毒、农家厩肥深施、品种选择、种藕消毒、挖沟栽植等技术环节,跟班服务到田间,确保生产标准化。

  经过一年的发展,农场效益非常可观,达到了年收入100余万元,这更加坚定了张卫霞扩大规模发展的信心。2016年初,她以每亩480元的价格流转了500亩土地,新开挖藕池10个,将农场莲藕规模扩大到1200亩地,基地引进了鄂莲5号、南斯拉夫雪莲藕、娃娃头等优良品种,莲藕长势很好,收入可达到300余万元。每到七八月份,放眼望去,粉红色、红色、白色荷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千亩荷塘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到此游玩。

  “相比其他种植,莲藕算是风险比较低的。莲藕种植不太容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收获的莲藕不仅可以作为蔬菜出售,还可以当作藕种售卖。”张卫霞说,如今,农场分别与沾化、乐陵、寿光等地客户签订合同,已形成稳定销售渠道,真正做到了产品不愁销。

  张卫霞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还积极做好创业妇女的观摩接待和与创业妇女的结对帮扶工作。目前,农场已接待妇女观摩27场次,320余人次,带动本村及周围村庄妇女发展莲藕种植,每户每年增收20万左右。同时,还带动本村及邻村100余名妇女到农场干活,实现了就业增收。

  谈到以后的打算时,张卫霞说,基地莲藕达到无公害标准,她要注册品牌,发展莲藕深加工,让她的产品路子越走越宽。(郑代玉 李伟伟 杨秀成)

(责任编辑:张馨月)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