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职工】宋建刚:用敬业书写精彩人生

  他在石油化工一线工作23年,默默坚守,技术高超。

  他是中共党员,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把同事当亲人,用点滴言行演绎着石化工人的精彩人生。

  他就是正和集团工程师宋建刚。

  宋建刚精通催化裂化、气分、MTBE等炼油工艺,多次组织140万吨/年DCC装置的开、停工工作,确保了生产装置安全、平稳、高效运行,为集团公司效益提升作出巨大贡献。2016年大修,共实施完成技改项目10项,每年可降本增效约500余万元。

  爱岗敬业:坚守车间一线23年

  “在车间,宋总从来都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一位同事这样形容宋建刚。

  凌晨5点多,宋建刚下班回家,怕惊扰熟睡的家人,他轻轻打房门,在客厅沙发上和衣而睡。宋建刚已经连着几个晚上没能回家安睡。在这几天里,集团石化项目终于顺利完成了检修维护,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在同事眼中,他是集团里超一流的技术专家。近几年,新职工越来越多,一些关键岗位操作人员断层严重,宋建刚就格外注重技术传帮带,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鼓励老带新,使新职工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岗位操作要求,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敢打硬仗的队伍。

  宋建刚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刻苦钻研、锐意创新,2016年参与完成《一种疏通催化剂回收罐的装置应用》获省设备管理成果一等奖;发表的论文《轻烃改质装置芳构化进料加热炉炉管爆裂原因分析》获省设备管理论文一等奖。

  精于钻研:活跃在一线的“老专家”

  多年来,宋建刚立足岗位、精于钻研,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说没有压力,那是假的,压力不仅有,而且很大。”宋建刚说。2013年9月,利用装置大修,他对DCC装置实施新增冷剂循环项目和DCC顶循与气分脱丙烷塔热联合改造项目,两个项目每年可降本增效约7000万元;2014年5月,参加新建汽油质量升级项目一次开车成功;2015年2月,新增烟气脱硫除尘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多年以来,宋建刚一直从事化工装置生产工作,自己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通过自身的“传帮带”,培训、指导、锻炼了一大批有实干能力、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员工队伍,目前依然活跃在生产一线,带领大家为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团队至上:同事眼中“主心骨”

  家,成了宋建刚工作的强力后盾。

  家,也成了忙碌的宋建刚愧疚的地方。

  宋建刚深知,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一个团队的成功,才叫成功。

  为保证在车间每一个班组、每一个生产环节统一思想、形成凝聚车间和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团队精神。在项目装置调试期间,无论是装置区还是控制室,都能见到宋建刚的身影。

  宋建刚还根据公司的要求,结合车间实际情况,细化制订了安全、环保、工艺、设备等车间管理制度,并带头严格落实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他倡导全体职工积极学习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学习、技能培训,使职工的精神文明、安全意识、操作技能有了大幅提高,为公司稳定生产、科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对于我们车间所有人来说,他就是一个带头人。”车间一位职工表示,宋建刚的带头作用,不仅体现在技术管理上,更体现在他对职工的关心帮助上,每个职工都感受到了大集体的温暖。

(责任编辑:刘冉)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