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登

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市委党校 宋佳

  金秋十月,党的十九大在京胜利召开,大会通过了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实现了党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必将成为而且一定要成为中国社会在未来更长时间内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中国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社会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法宝。而能够实现这一重大进步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要成为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的思想武器,必须走向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受众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最初的传播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和社会阶层中的精英人物所展开的思想传播。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渐走向群众,并赢得群众。新时期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的任务更加艰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求更加现实化。因此,要在新时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旗帜,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把握一个原则:分众传播。受众是一切问题的交叉点,我们必须做到有的放矢。社会转型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众也在不断发生分化,大众化的大众是在文化程度、知识结构、职业特点、生活状况、兴趣个性等方面有多样差异的群体。如果不能根据不同的传播受众设计不同的话语规则,就会造成单调和笼统,致使马克思主义传播受阻,所以传播工作必须分众。正源于此,明确受众分层特征,认真分析各个阶层、各类人群的思想实际和利益要求是实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必要前提。

  (二)重视一个时代: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目标群体已经从书本前、收音机前、电视机前慢慢转移到电脑前,尤其是那些精力旺盛、热衷政治、具有参与热情和需求的青年一代。一方面,要正视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现实基础,正视互联网平台给大众化工作带来的新变化;另一方面,要创造性地利用网络这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传播平台。网络境遇中需要在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模式、传播过程等方面全面创新。必须开发大众化传播软件、平台、交互工具、网站,抢占传播阵地,扩大受众面。

  (三)掌握一套方法:一是理论内容阐释通俗化。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要求,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必须从理论话语、政治话语转向群众话语,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二是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功能,发挥大众文化的艺术鉴赏效应。要转换工作方式,注重情感陶冶,利用文化载体,实现以文化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文化中去,通过艺术形象传递价值观,使大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潜移默化地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四)用好一个经验:研究和回答重大现实问题。历史表明,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关键时期,对道路问题的科学回应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功推进的关键。是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还是转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是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还是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坚持计划经济体制还是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都给予了明确回答。马克思主义必须联系我国具体实际,回答我国革命和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回答广大人民群众思想上的疑惑,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脱离实际的空洞教条,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群众是不会接受的。

以十九大精神引领组织工作科学发展

利津县委 许明德

  十九大报告对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作了系统总结和高度评价,并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承担管党治党责任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科学谋划组织工作,切实把十九大各项部署要求转化为砥砺前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工程的实际行动和突出成效。

  以十九大精神引领组织工作科学发展,学深悟透是前提。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判断,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从以上两条轴线的交集中找准党建工作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真正学深悟透,并自觉作为谋划组织工作新的逻辑起点,跟紧全面从严治党步伐。要遵循“精心、精准、精细”原则,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纳入明年基层主题党日的学习内容,实行“一月一专题”。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读原文、悟原理”活动,定期组织考试,以考促学。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长效,从严组织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作风立县”行动,确保教育实效。始终把组织工作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事业发展选班子、强基础、聚人才,积极探索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新载体新模式,切实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后劲,把组织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更好地实现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以十九大精神引领组织工作科学发展,本领高强是保障。十九大报告提出“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立足这一要求,需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干部工作,要树立“立足长远、实绩为先、公平公正、严管厚爱”导向,持续深化“三位一体”考评体系,注重选拔政治过硬、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实施后备干部“专项培养三年行动计划”,突出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培养,健全干部轮岗和基层一线锻炼机制,着眼长远培养干部;坚持严管厚爱、激励约束相结合,严格执行干部能上能下、倒逼问责等制度,探索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干部监管大格局。人才工作,要围绕“建环境、搭平台、抓统筹”主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创新创业平台载体“三年培育提升计划”,统筹推进招才与招商联动,以“凤凰学者”工程为统领实施人才“1+5”引育工程,依托重大活动深化产学研对接,发挥人才“磁聚效应”,不断为发展注入活力。

  以十九大精神引领组织工作科学发展,改革创新是动力。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要按照“夯实基础、打造亮点、彰显特色、塑造品牌、立足服务、推动发展”的思路,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转型。农村领域,扎实组织好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深入实施“党建+”工程,创建党建示范片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有机结合。两新组织领域,围绕“六好两强”目标,开展“五个一批”红色创建,创建“1132”党建新体系。城市领域,实施“三规范一提升”行动,打造利津“智慧社区”平台,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机关领域,组织实施“三型两化”机关创建活动,解决好党建“两张皮”问题,以党建工作推动各项工作融合发展。

    以十九大精神引领组织工作科学发展,从严从实是关键。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推动组织工作各项任务取得实效,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全面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坚持严实标准,使“严”和“实”覆盖干部选育管各环节,贯通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各步骤,融入人才引育用各方面。注重严实推进,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不打折扣、“不掺水分”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弘扬严实作风,积极建设示范过硬支部,切实把党员、干部、人才的思想、认识和行动,真正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上来,全面激发党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

学习十九大精神 做学生的引路人

市二中 孙瑞瑞

  2017年我很荣幸成了市二中的一名高中政治老师,同时这一年也是自己入党的第五个年头。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尤其作为一名政治老师,更应该让自己的思想与党和国家政策保持一致性,在教授本学科知识的同时,更要做宣传党的政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教育承载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担当,肩负着亿万人民的重托。作为一名90后党员同时也是一名政治老师,我真切体会到了报告中“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的分量,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认真履行好一个党员教师的职责,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落实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们成为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和建设者。

  在学校里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鲜明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党员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更应该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党员教师更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特别是要自觉践行新时代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新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学校工作的新期待。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将学校全体党员教师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为市二中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带领学生重温学习红色经典。“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彰显了信仰的重要性。”文化和信仰紧紧相连,它关乎人民的福祉,也是民族精神的土壤所在。对文化有自信,人民就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带领学生重温并学习红色经典,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以此进一步唤起学生们“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担当意识,和“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的气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润心灵,在奉献祖国和服务人民中实现远大理想和人生价值。让红色文化的根基深植沃土,为培养、引领年轻学子成长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将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平时课堂中。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了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指明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新目标。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青年党员,能为教育兴国筑梦伟业尽心效力是无上的荣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要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知行合一中将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平时课堂中,用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更好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的同时,必须严守意识形态阵地,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民族,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积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唯有如此,才能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帮助他们筑梦、追梦、圆梦,培养他们成为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

    总之,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而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国梦之队”的筑梦人。在此我想呼吁广大同仁,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标准,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练就扎实学识,常怀仁爱之心,为国造就一支勇立潮头、担当道义的“中国梦之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孜孜以求、矢志不渝。

昂首迈入新时代 开启教育新征程

市教育局 孙红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要论断,把教育置于新时代的视野中去审视、谋划和展望,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热潮,为建设教育强国持续不懈努力。

  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统领教育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教育作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实行中小学校校长、书记“一肩挑”,学校负责人在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的同时,担负起党组织的全面工作,使党务工作和教学工作有机融合。三是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基层党务公开,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坚持德育为先的理念。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要大力发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三是坚持“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深层次推进教育公平的需要。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水平的学校,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径,引导学生合理流动。第一,政府主导是根本。各级把义务教育作为最基本的社会事业、最重大的公共事业来办,作为民生工程来推进,无论从政策制定、投入保障,还是教师队伍建设、理顺管理体制等方面,管全局,促均衡,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第二,强化统筹是关键。由于城乡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历史文化积淀有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就必须统筹全域、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第三,改革创新是动力。要改革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努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开创东营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我市为例,近年来,推出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新举措,但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一是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切实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收入水平,依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二是着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积极争取编制使用计划,确保师资力量充足,工作积极性高。三是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教育先进人物和事迹,及时宣传教育政策,解读教育规律,描绘教育愿景,让社会了解教育、相信教育,让群众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凝聚形成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深入领会十九大关于脱贫攻坚的新论述新举措 做好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

市扶贫办 王海燕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站高谋远、气势恢宏、催人奋进。对脱贫攻坚的新论述新要求,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作为扶贫领域一线的党员干部,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做好我市2017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

  一、十九大报告关于脱贫攻坚的新论述新举措

  (一)在关于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当中,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出征、亲自部署督战的示范引领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四梁八柱顶层设计全面完成,制度体系全面建立,精准扶贫深入人心,五年年均减贫1300万人以上,前所未有。

  (二)在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把脱贫攻坚作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基本方略的主要内容。

  (三)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予以强调。

  (四)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对脱贫攻坚作出了全面部署。

  二、我市2017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形势分析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市在持续巩固省定标准脱贫成效基础上,对市定标准扶贫对象进行了全面摸排、采集、评估,做好扶贫对象退出和动态调整工作,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一)市定标准贫困人口脱贫情况分析

  全市共识别市定标准贫困户304户677人,截至2017年9月30日,全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为5850元,比市现行贫困标准高出1350元。从数据看,政策性收入(即转移性收入)占比最高,财产性收入占比最低,表明贫困户的家庭收入底子薄,对政策兜底的依赖程度较高。从社会保障方面分析,全市共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6户,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实现全覆盖。

  (二)市扶贫工作重点村脱贫情况分析

  全市共识别市扶贫工作重点村43个,经调查摸底,截至2017年9月30日,4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已达到5万元以上,全市共修建村内街道15950米,修建生产路31210米,建设围村林357亩,建成文化活动室14个,建成健身场所7处。43个市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均达到脱贫标准。

  (三)返贫及新纳入人口情况分析

  我市在对现有未脱贫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2014年以来的贫困户以及其他相对贫困群体,按照市现行标准(4500元)再次进行梳理,未发现新致贫、返贫户。

  三、做好2017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举措

  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录入是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样扶、如何退”的重要工作,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真贫、真脱贫的基础和前提。

  (一)正视问题,明确任务,切实增强做好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我市根据省扶贫办反馈的疑似问题数据,对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三保障”问题进行了全面自查,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53户,协调人社部门开通特别通道,为426人缴纳了基本医疗保险。

  (二)严格标准,规范程序,从严从实做好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做好扶贫对象信息采集、民主评议、公示公告、检查验收工作,重点检查验收贫困户信息采集工作情况,纳入、返贫、退出具体情况和结果。

     (三)精心组织谋划,为做好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提供保障。加强组织领导。把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作为当前脱贫攻坚的中心工作。加强动员培训。针对2017年的工作动态,举办了两次培训。加强沟通协调。加强检查验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市定标准扶贫对象退出的检查验收工作。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浅析

市委党史研究室 綦俊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关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集中阐述则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当代历史使命。

  一、如何看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提出

  它的提出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担当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根据历史进程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提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历史使命。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

  它的提出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创新的政党。党立足于各个历史阶段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经过艰辛的探索,先后创造性地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又通过理念、思想、战略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催生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它的提出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我们党顺应新时代要求,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充分表明我们党有信心有能力通过自我革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

  二、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四个伟大”是实践的产物。持续推进“四个伟大”是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来看,只有把“四个伟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持续推进,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实现“强起来”的根本路径和基本方略。只有自觉强化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才能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只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才能为最终实现历史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只有保持政治定力,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才能确保伟大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个伟大”是一个有机整体。理解把握“四个伟大”这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首先,“四个伟大”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次,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如何践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加大宣传教育,使新使命在思想上落地生根。“四个伟大”新的历史使命,向全党全社会表明了党对自身存在目的和价值的深刻认识。要把新时代新使命作为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使新使命在人们思想上落地生根,充分发挥新使命在引领方向、凝聚力量等方面的作用。

  坚持党领导一切,使新使命在政治上落地生根。“四个伟大”历史使命集中揭示了我们党正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揭示了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只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新使命在政治上落地生根,才能始终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强化知行合一,使新使命在行动上落地生根。实现历史使命,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对我市而言,必须把谋篇布局,搞好规划作为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全面落实十九大确立的各项任务,以实际行动检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成效。对每名党员干部而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在服从、服务大局中建功立业。

(责任编辑:张馨月)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