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区文明新风拂万家
垦利讯 阳光炽烈,垦利区董集镇七里井村的文化大院里仍是围满了人,刚刚建成的移风易俗工作展示栏吸引了大家伙儿的目光,特别是其中的“七贤女、八贤士”,这些文明乡风的代言人,成了村民们学习的榜样。
谈起自己村子的“代言人”,村党支部书记裴洪章有话说,“能上榜那都是得到大家认可,是村民代表推选出来的,有了这个表率,咱们七井村的村风、民风肯定是越来越好啊。”
作为一个缩影,垦利区将移风易俗作为统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抓手,着力整合美丽乡村建设、“四德”工程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资源,深入推进“N合1”移风易俗文化品牌建设,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垦利区在投资3400余万元,建设324处移风易俗公示栏、3处农村公共祠堂、4处农村敬老院、1处区级综合福利中心、1处城市社会化养老机构等相关设施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移风易俗专项资金投入,区镇两级共计划列支2000余万元移风易俗专项资金,实施“以奖代补”,夯实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好村级移风易俗重大事务公示栏建设,有序推进公共祠堂、村级公共墓地、殡葬服务中心及城市公益性公墓等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推行骨灰撒散、海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模式,不断规范村级红白理事会运行等工作,进一步深化提升农村移风易俗基础设施。
该区将“四德”工程、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庭院”、道德模范和好人推荐评选、志愿服务等一揽子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纳入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系列创建活动中,每季度确定主题,实施持续创建,不断延伸移风易俗工作触角。目前,全区农村、机关、学校、医院等“四德榜”建设实现全覆盖,上榜人数达1万余人次;建成好人线索总数达8000余条的“垦利好人”资源库,其中推荐3人当选省级道德模范,8人当选市级道德模范,8人当选“中国好人”,52人当选“山东好人”,进一步丰富了全区移风易俗工作网络体系。
靠着不断拓宽和丰富移风易俗内涵,发挥多种资源集聚效应,“N合1”移风易俗文化品牌建设正得到大力推进。垦利区不断延伸移风易俗工作触角,全面整合多种民俗习惯、传统,确立包含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道德模范和好人推树等方面的新时期移风易俗工作标准。策划N个特色品牌,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注重搜集、整理在实施移风易俗设施建设、创建活动、民俗整合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传统宣传载体进行广泛宣传,一股移风易俗的新风正吹遍垦利大地。 (樊京龙)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