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滩里种出“绿色银行”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利津县志刚家庭农场里却呈现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盐柳、中华柽柳错落有致。“老百姓们常说,利津有三宝,荆柴苇子草,盐柳就是咱老百姓说的荆条,但盐柳呈乔木状生长,非常适宜盐碱地生长,我现在种植了400亩,销路很好。”利津县志刚家庭农场场长韩志刚说。
农场里不种粮食不种菜,却要种别人看着“稀奇”的盐柳、中华柽柳。说起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韩志刚说,全靠“缘分”。原来,几年前,韩志刚偶然跟人聊天,了解到市农科院耐盐苗木研究所培育出耐盐新品种——盐柳一号,是防风固沙、改造盐碱地、绿化环境的优良树种。听到这个消息,别人没留意,他却上了心。他费尽周折,终于与市农科院达成协议,由研究所给予人才和技术支持,韩志刚提供土地和人工,对新培育的耐盐苗木进行试种推广。“最开始成功试种了一亩盐柳,盐柳靠扦插繁殖,易成活易管理,市场需求乐观,适合大面积种植。”韩志刚开始了盐碱地上的创业。
试种成功后,韩志刚先后流转了周边村庄土地400亩,建立了志刚家庭农场,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韩志刚说,通过规模化种植盐柳、中华柽柳,效益也成倍增长,盐柳和中华柽柳不同规格满足了客户不同需求,效益非常可观。“在销售上,我也赶了个时髦,当起了微商。”韩志刚喜滋滋地介绍说,通过好友转发、微信群内信息共享等方式,内蒙古、宁夏、天津等地的客户足不出户,通过观看照片和视频中苗木的情况,就能按需直接下单。
“下一步我准备发展林下产业,延伸产业链,再建个网站,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产品……”韩志刚对未来农场的发展充满信心。 (记者 郑代玉 通讯员 宋静)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