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德”工程先模风采】好婆婆亲似妈——记河口区六合街道闫家村村民刘灯荣
刘灯荣在做家务。
在河口区六合街道闫家村,有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通情达理、持家有方、团结邻里,在儿子心目中是位伟大的母亲,在村里人眼中是位值得敬佩的老人,在儿媳的眼中是“亲妈妈”,她叫刘灯荣。
几十年来,她以女性特有的贤淑与善良,孝敬老人、培育子女,默默奉献换来了家庭的幸福与和谐。在刘灯荣家里,处处洋溢着爱的温馨与温暖。她用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
婆媳关系融洽邻里夸
人们常说,婆婆和儿媳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不闹动静的。但在刘灯荣家,媳妇和婆婆却成了最亲的人。这一切都是因为刘灯荣宽容待人、勤劳朴实的好性格。
“儿子和儿媳平常工作很忙,我就在家准备一日三餐,洗衣叠被,这都是我应该干的。”刘灯荣告诉记者,她想用行动告诉人们,婆媳关系其实一点都不难处理,“两好凑一好,只要相互包容、理解,真心实意待儿媳,把儿媳当亲闺女待,婆媳关系就没有处不好的。”
谈起自己的婆婆,大儿媳秋华说,婆婆人好、脾气好,对自己很包容很照顾。“我和婆婆相处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吵过嘴、红过脸。”小儿媳秀芳说,“婆婆就是我的妈,没有她的辛劳付出,就不会有现在这个家。”
儿媳的事情刘灯荣时刻挂在心上。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正在忙着做晚饭的刘灯荣突然想起来,在六合医院上班的大儿媳秋华忘了带雨具。于是,她放下手头的活,拿起雨伞奔向儿媳上班的地方。刘灯荣虽然打着雨伞,但步行了三里路全身还是被雨水打透。“当时正愁怎么回家呢,突然就看到一个熟悉瘦小的身影朝自己走来,我知道那是我婆婆来给我送伞了。”每每想起这件事,秋华都觉得很感动,说婆婆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对她。
大儿媳身体素质较差,刘灯荣总是变着花样为她做饭,精心调理。有一天晚上,大儿媳突然发高烧,当时在河口工作的儿子在单位值班没在家,她急急忙忙找来邻居的车,把儿媳送到医院,并陪儿媳输液到凌晨一点,然后又回家忙着照顾孙女。提及这些,刘灯荣说,“只要孩子们健康平安,和和睦睦地过日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我也心甘情愿。”
好婆婆、通情达理,是村里人对刘灯荣的评价。当问起她做个好婆婆有什么窍门时,她说:“人和人之间哪会有那么多矛盾,和睦相处无非就是彼此包容。老人和年轻人在思想上本来就有差异,但我从来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她们。”
言传身教绽开幸福之花
今年76岁的刘灯荣,有一个三代同堂的9口之家,老伴是一名共产党员,有两个儿子儿媳和三个孙女。刘灯荣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培养儿子自立自强,教育儿媳知书达理。在老人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秉承了和气为贵的好家风。
前些年,小儿子郭学勇和小儿媳同时下岗,这可愁坏了一家人。两人都搬回家住,住房就变得紧张起来。但刘灯荣却没有向村里提一点要求,而是鼓励儿子儿媳要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不要气馁,并全力支持他们的想法。在刘灯荣的鼓励下,郭学勇和爱人创业开了一家大排档,同时还招用了6名下岗人员。经过全家人的共同努力,大排档的生意不错,业务范围也扩大了,家人的生活水平明显地提高了。小儿媳告诉记者:“婆婆的鼓励和关心让我们干得更加有劲了,想想这些年真是很感谢婆婆。”采访中,记者发现,儿媳夸婆婆,婆婆赞儿媳,这个普通的家庭,充满了和谐与温馨。
由于当时生活条件的限制,刘灯荣没有上过学,但她却用自己的善良质朴、乐于助人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下一代。在大人的熏陶下,孙女们很小就变得非常懂事。目前,大孙女正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研究生,身为班干部的她,经常组织同学加入社区法律援助中心,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社区居民解答法律疑问,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热心帮助村民成邻里贴心人
对家人,刘灯荣拿出了所有的情和爱。对邻里,她捧出一颗真诚的心。在村里人眼里,刘灯荣不仅是好婆婆,还是邻里的贴心人。
走在闫家村,提起刘灯荣一家,街坊邻居们都竖起大拇指,“他们一家人都很好,谁家有点什么事,都愿意找他们帮忙。找他们帮忙,从来也没说过‘不’字。”
刘灯荣的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自己家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但困难并没有改变她乐善好施的秉性。在农村,婚丧嫁娶都是家中的大事,不管村里谁家有这样的事情,刘灯荣和老伴都会跑去帮忙,忙前忙后帮事主排忧解难。刘灯荣的邻居陈登亮在世时,常年卧病在床,家里只靠妻子一个人种田维持生活。刘灯荣经常接济他们,每次做了好吃的饭菜,总是先盛出一碗给他们送去。陈登亮去世后,他的妻子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刘灯荣不顾自己腿疼腰伤经常去陪她聊天,鼓励她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坚强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刘灯荣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美婆婆’这个荣誉称号当之无愧。”闫家村妇联主任王凤这样评价道。 (记者 李怀苹)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