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加快转型升级 打造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

  “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着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成为全国领先、世界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面对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难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东营这座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具体方案,对走什么样的工业发展路子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

  破茧,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中央和省里始终重视的课题。在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中,东营便被列为成熟型资源城市。作为石油资源型城市,我市在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冲击下,面临城市转型和经济升级的双重压力。传统工业要“破茧”,需要保持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我市提出,推动转型发展必须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

  切实从“底子”上、“里子”上发展工业产业内涵,我市在优化布局、拉长产业链、技术创新等方面实施了有力的举措。石油化工及盐化工产业,以产业集聚、延长链条为主攻方向,开展“四评级一评价”,“1+N”布局渐渐拉开,乙烯、芳烃等重大项目立项助推培育高端化工产业体系。橡胶轮胎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注重走高端化、差异化、品牌化的路子,整个行业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迅速迈进。有色金属产业则依托龙头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提高环保冶炼和精深加工水平,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铜产业基地。石油装备产业加强与国际石油装备巨头的合资合作,开发成套设备和高新产品,积极推广“生产+服务”的营销模式,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2016年,我市四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70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68%。

  为了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我市还出台了智能制造3年行动方案,培育了11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8家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3家省级智慧园区试点。全市在山东省政府开展的评估中位居前列,企业平均得分提高了9.8%,创新突破、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增加了28.9%,重点调度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86%。

  蜕变,以新兴产业发展为重点支柱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一批新兴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具体来说就是要,启动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支持造纸、纺织、机械制造等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领域集中突破,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今年实施好总投资174亿元的27个重点项目,努力打造一批百亿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代表着产业自身蜕变的方向,代表着在技术难关、需求痛点等领域的突破,是我市产业发展必须抵达的阶段,是借力工业优势所更需培育的“新秀”。今年我市实施的106个重点项目,主要侧重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服务业,不安排传统化工、轮胎新上扩产项目和房地产项目,主要包括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拉长产业链、价值链和财税链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项目。

  面向未来的新天地,新制造、新技术、新资源甚至是新零售、新金融的层出不穷,站在风口处迎质效的比拼,我市靠技术创新说话。2016年,我市修改完善了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建立了能进能退的激励机制,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推动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在高端人才培养、搭建产学研平台、组建专家宣讲团、扎实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全市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目前,科技型企业达到34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2家。一批中小企业深化产学研结合,朝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就达到4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35.5%,比年初提高0.3个百分点;全市自主创新能力逐年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2%,在全省居第二。

  成蝶,以全国领先、世界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

  石油炼化能力达到6900万吨,是全国地炼能力最大的地级市;子午线轮胎产能1.68亿条,占全国的四分之一,7家轮胎企业入围全球轮胎75强;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678.8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主导产业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47%……

  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下,我市提出要打造“全国领先、世界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另一方面,通过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通过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市华泰、科瑞、方圆、万达、利华益等知名企业品牌不断扩大了影响力。除此之外,各种有利于制造业基地突破崛起的优势因素不断涌现。我市拥有未利用地400多万亩,是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有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区、东营综合保税区三个国家级平台和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此外在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方面,东营港“十三五”内建成亿吨大港,胜利机场向区域中心空港的目标迈进,作为沿海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已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将构筑起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这一切都有助于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地位、促进其外向发展。

  资源城市的转型攻坚及战略地位的提升跨越都离不开内涵发展。腾笼换凤,破茧成蝶,让我们期待“东营方案”。 (记者 刘冬辉)

(责任编辑:王晓莉)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